聯系我們
手機:13722252255
電話:13722252255
微信:13722252255
地址:保定市唐縣長古城工業區
電話:13722252255
微信:13722252255
地址:保定市唐縣長古城工業區
孔子銅像傳承儒家思想
發布時間:2019-06-09點擊量:45
孔子素有萬世師表、文圣人的尊稱,孔子開創了私辦學塾的先例,孔子認為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學習都要學習,不在只是貴族的專利,開創因材施教的學習方法,如今在很多的高校都有孔子銅像傳承儒家思想。
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的《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的集中體現,“仁”是孔子的中心思想??鬃訉⑵渥鳛槿松摒B的最高境界,也是道德情操的準繩。
在人世間,“仁”是指泛愛眾,友愛親人,忠誠君友,關懷社會和關愛他人的道德修養。關鍵在于“仁”的主動性、自覺性,沒有仁者之心的人,就不會有“仁”的主動性、自覺性。所有的美德,都是“仁”的一種外在表現,“仁”也不能脫離這些美德而存在。
在《論語》中,孔子并沒有對“仁”給出明確、完整的定義,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所以“仁”是所有道德規范的集合體,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等豐富內容。
“仁”不僅僅是孔子主張的一種理論、一種態度,還是他切實身體力行的一種實踐,孔子的仁,含有天地本體之德,客觀無私。老子的“上善若水”和孔子仁的思想有共通之處,這也是“仁”的最深奧義。只有具備了天地恒定久遠、周流不息、無私給予的德行,才能稱得上“仁”,“厚德載物”才能達到“仁”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