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電話:13722252255
微信:13722252255
地址:保定市唐縣長古城工業區
孔子銅雕圖片|有關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正所謂祖國的未來要看教育,少年強則國強,在歷史上關于學生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關于教育思想我們就要說說我國教育界影響非常大的古人孔子了,孔子在后世尊稱為萬世師表,人們為了紀念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很多地方都有孔子銅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孔子在教育中主要因材施教,面對不同的學生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具體情境(包括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出發,進行有差別的、針對性的教育。因材施教有時側重發揮學生的長處,有時側重于彌補學生的短處。
孔子針對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理念主要體現在,面對不同的學生回答出來的問題都是各有不同的,這是因為孔子在回答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次,弟子問聞斯行諸?(意為:有意義的事,明白以后應該立刻行動么?)”,孔子對子路說“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對冉有則說“聞斯行之(意為:有意義的事,明白以后應該立刻行動么?)”。見此。弟子公西華糊涂了,問孔子:“先生說有父兄在,不能沖動;冉有來問,先生卻說不能猶豫。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道:冉有懦弱小心,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勇猛冒進,所以我讓他謙退。
這正是因為孔子對每個學生的性格非常的了解,針對其性格,給予了不同的指導,又例如弟子們問仁,孔子對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對樊遲說“愛人”,對司馬牛說“其言也認”,對仲弓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子張說“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惠)于天下為仁矣”,對子貢則說“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回答雖然不一樣,但都是針對弟子的疑惑而回應,可見圣人之教,隨材而教,活潑潑,不死守教條。
孔子在教育方面根據不同的學生非常的注重方法,無論是為人處世方面還是教育弟子都非常的注重中庸,注重凡事有度,力求恰到好處,否則過猶不及,通過以上幾點我們就能夠看出孔子在因材施教這一方面可以說是應用的非常好,孔子有弟子三千,能夠培養出七十二圣賢,可以說孔子的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理念非常的成功。